SURF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完美对接 | 麦翁布依古寨乡村振兴怎么样?来听听村民们怎么说
7月31日,由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和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共同组办的“2019贵州麦翁布依古寨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成果汇报会”在麦翁古寨顺利举行,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学立出席闭营仪式,并宣布联合工作营成果正式对外开放展示。
受邀出席本次汇报会的还有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师生代表,西交利物浦大学设计学院和商学院的师生代表,花溪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和溪北社区的领导代表,贵州夜郎谷喀斯特生态园谷主,贵州同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代表,北京岭仓国际教育负责人,以及麦翁布依古寨村民代表等。
出席汇报的嘉宾和领导们
自此,为期近一个月的联合工作营顺利告一段落,相关成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而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晓岚与溪北社区党委副书记、服务中心主任赵福春共同为“麦翁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揭牌,也预示了联合工作营后续工作的重点,即通过进一步开展东西部合作、校地共建等途径,来全方位促进我国西南地区乡村振兴。
代表官方正文结束的华丽分割线
然而,作为乡建主体的当地村民,他们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些新建的“网红打卡点”呢?如何能让村民主动参与乡村规划,自下而上地推动乡村振兴?⋯⋯ 这些问题,是联合工作营中西浦小分队将本科生暑期科研项目(SURF201925)与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对接的重要出发点——我们希望通过“研究”结合“实践”,将乡村规划设计作为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重要研究工具(research-by-design),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
西浦小分队
贵民大及西浦师生同寨子村民
说实话,我们曾是带着梦想来到贵州麦翁布依古寨的,在课堂上所学的“协同规划”(collective planning)和“参与式设计”(participatory design),让我们对吸引村民参与我们的联合工作营充满了信心。但在经历了景区的“天价烧烤炭火”、“仙价花露水”、“灰桶遗失”等一系列事件后,我们不禁心存疑惑:究竟我们是来帮助这里的村民去振兴他们的乡村,还是来“下乡送温暖”呢?为什么村民不但不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把我们当作游客来“宰”。
而7月23日的联合工作营中期汇报,更是让我们的心情失落,因为当天并没有很多村民来参加汇报展示。而到场的寥寥数个村民代表,对我们想要采用的“针灸”方式进而激活麦翁布依古寨的方法,却也只是听得一知半解,更难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我想在那个时候,大家对于振兴麦翁古寨的决心与之前相比,是有些许动摇的。
中期现场汇报
后来陈冰老师安慰我们,说这才是乡村振兴该有的样子,如果村民个个都能主动地参与乡建,就不需要我们和其他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人了。既然村民关注眼前的既得利益,那我们就更需要通过实体建造,把开头这几“针”扎好,让他们通过“眼见为实”的收益,来理解我们的工作,进而支持我们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后续环节(即对剩下“针灸穴位”的改造建议)。
所以,在选定村口的廊道作为首个被激活的“穴位”后,我们对其进行了细致的微更新设计,并设计了相关的“使用后评估”问卷,来收集村民和游客的意见。
共同建造
老师引导
收集意见
令人欣喜的是,在完工后的调研过程中,村民们纷纷表达了对改造后廊道的喜爱:都认为我们设计中所增加的竹帘装饰使廊道更加充满吸引力,从而让他们的村庄充满了乐趣。游客来了也都会想要拨弄竹筒是它们发出声音,拍拍合照“打卡”;夜晚的灯光设计让他们觉得暖暖的,不用摸黑地走上楼梯,不仅增添了美观性,也富有了人情味;习语亭旁边的小假山也成为儿童攀爬玩乐的场所,在增加了安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便捷。村民们也都期望在未来可以集资出力,共同参与余下节点的建造,一起让麦翁变得更加美丽。
改造后景象
村民体验
同时,基于村民的反馈,我们也期待麦翁布依古寨对其他节点的进一步改造,真正实现“以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针灸式激活,全面促进麦翁古寨的振兴。虽然联合工作营已经正式结束,但是我们与麦翁布依古寨的联系仍会一直持续——此去星辰大海,唯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营员合影
人员介绍
团队成员介绍:
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
丁洋洋
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2016级学生
钱可歆
建筑系 2017级学生
卓莺飞
建筑系 2017级学生
徐卓
土木工程系 2017级学生
傅晔辰
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2017级学生
刘子萱
经济与金融 2018级学生
贵州民族大学学生:
张全伟 王兆丽 李徐 罗朝辉 陈杰 刘瑶 岑柱米
符俊友 雒艳火 陈海 王凤仙 蔡梦婷 黄于丽
张平山 饶思琳 吴娅飞
导师介绍:
熊媛
贵州民族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讲师
陆文
贵州民族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老师
陈冰
西交利物浦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副教授
张澄
西交利物浦大学 土木工程系 副教授
你“在看”我吗?